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血壓房顫整合在雲端 雙重警示預防腦心病
Jan 25th 2013, 08:33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l.yimg.com/bt/api/res/1.2/7ImTLLjjOPAGiFrIPr7QYw--/YXBwaWQ9eW5ld3M7cT04NTt3PTMxMA--/http%3A//healthnews.com.tw/upload/1359100995766945831.JPG&width=310)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為了提升全民高血壓及心房顫動防治,預防腦心血管疾病;各界專家今天共同成立「腦心血管疾病防治雲端大聯盟」,期盼結合政府、醫界、企業等各界力量運用雲端技術,共同推動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過去民眾量測血壓都是以紙本手抄記錄,除了會有過於潦草及無法長期保存問題,還容易造成醫師發生判讀問題。「腦心血管疾病防治雲端大聯盟」在全國廣佈雲端血壓量測站,民眾只要持健康樂活卡,就可以免費測量血壓,並可測心房顫動,無須奔波往返醫院,只要在臨近生活圈即可自我檢測。
根據統計,國內每年每1000人就有6人會發生腦中風,其症狀因人而異,很多人完全感覺不到症狀而忽視,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科江福田醫師表示,高血壓、心房顫動是造成中風的最主要危險因子,風險較一般人高出五倍以上,不容忽視高血壓、心房顫動的嚴重性。
江福田醫師表示,由於高血壓病人每次就診只量測當下數值,無法完整判斷及評估症狀,如今能透過雲端血壓量測站,將每次量測的血壓狀況長期完整的紀錄於「個人健康管理平台」的私人帳號中,民眾不僅能在家上網查詢過去的檢測數值,長期追蹤;並能與多家在地醫事機構的系統整合,持卡民眾於就診時,醫師更能直接透過電腦調閱血壓紀錄報表,以提供更妥適的診斷處方建議,可說是民眾的一大福音。
江福田醫師呼籲,民眾養成定期監測血壓及心房顫動的好習慣,做到「量血壓、測房顫、顧心臟、防中風」健康四要訣,確實量測高血壓及心房顫動,不僅能預防腦中風與心血管疾病,更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中風發病機率。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疾病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醫療疾病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醫療疾病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心肌梗塞猝死!天冷、喝酒踩地雷 10分鐘內不電擊難救回
Jan 25th 2013, 02:17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號稱台灣「最重量級」藝人的戎祥,凌晨驚傳和友人聚會飲酒時身體不適,引發心肌梗塞猝死,國內心臟科醫師提醒,臨床經驗,本身有血管狹窄者,天冷、喝酒、熬夜和吃太多常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且心肌梗塞常引發心室顫動,突然之間就失去心跳、血壓,若未能及時在10分鐘內電擊搶救,往往回天乏術。
戎祥是在今(25)天凌晨2點左右,和友人聚會時身體不適昏倒,緊急送往台安醫院,院方表示,雖經現場友人CPR和救護車上施予電擊,但戎祥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急診室2點24分接手急救,仍於3點55分宣告不治,疑似心肌梗塞,得年43歲。
心肌梗塞、腦中風,都是這陣子天冷常見的要命急重症!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王宗道強調,心肌梗塞惡化速度尤其快,可能在24小時至1周的短時間之內,血管由阻塞50%一口氣變堵住80%、90%,即使平常有在服用阿斯匹靈、保栓通等預防血栓藥物,也不能掉以輕心。
根據臨床統計,血管狹窄患者,一但碰上天氣變冷、熬夜、疲累、吃太多和喝酒等「地雷」條件,常引爆心肌梗塞和腦中風,尤其,天冷和喝酒會造成交感神經過度旺盛,猝死機率更大。
王宗道指出,其中最致命的是心肌梗塞引發心室顫動,患者常常突然之間就失去心跳、失去血壓,這個時候,如果不能在10分鐘之內,立即對其施予電擊搶救,往往「回不來了」,且每延誤一分鐘、急救成功率就下降10%。
心肌梗塞有警訊!醫師提醒,如果活動時感覺胸悶、透不過氣,一停下來休息,短短幾秒,症狀就消失不見像「沒事人」,可一走又不適的話,通常血管已經阻塞超過90%以上,一定要馬上就醫,避免血管斑塊破裂引發猝死。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7) |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疾病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醫療疾病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醫療疾病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心肌梗塞 逾5成清晨發生
Jan 25th 2013, 06:34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5日電)藝人戎祥今天凌晨因心肌梗塞猝逝,中山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明才說,逾5成心肌梗塞發生在早晨,注意保暖並遠離危險因子。
張明才表示,秋冬天氣寒冷,血管收縮是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若平常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等問題,若又有抽菸、喝酒、熬夜、工作壓力問題都是高危險因子。
張明才說,體重過重、不良生活習慣、暴飲暴食等都會增加心肌梗塞風險,25%患者是沒有症狀的突然昏倒,尤其是有糖尿病患者。
張明才說,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僅次於癌症,心肌梗塞前會出現如胸悶、胸痛、冒汗、全身無力的症狀,有50%到60%的心肌梗塞發生在清晨,因此,民眾早晨起床應做好保暖的工作。
他說,另外也要控制體重、養成運動習慣、正常良好生活作息、清淡且均衡飲食,避免太油膩、太鹹的食物,平時也要應定期量血壓,了解自我健康狀況,此外,定期健康檢查,戒除菸與酒,才能避免憾事發生。1020125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7)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疾病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醫療疾病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醫療疾病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壯年猝死危險因子 肥胖、菸酒、壓力、飲食過油太鹹
Jan 25th 2013, 03:50
藝人戎祥時值壯年卻因心肌梗塞不幸猝死,心臟科醫師指出,心血管疾病不是老人家的專利,青壯年如果體重過重、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抽菸、喝酒、飲食太油太鹹等,都會有心血管疾病爆發的危機,呼籲國人應重視。(吳霈蓁報導)
中山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張明才指出,天氣較冷、血管收縮,加上病人本身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膽固醇過高、肥胖、缺乏運動,如果再加上抽菸、喝酒、熬夜、壓力大,這些都是心肌梗塞猝死的危險因子,而通常男性發生的機率比女性高,而女性在停經後發生的機率就和男性相等。
張明才說:「常見就是高血壓、糖尿病、抽菸、暴飲暴食、男性和女性比較起來,男性發生機率比較多,女性停經後,機率和男性一樣,如果患者因為肥胖、沒有做運動、加上熬夜、工作忙、壓力大、這些都是導至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張明才指出,心血管疾病排名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僅次於癌症,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心肌梗塞或心臟病,都是在早上發生,民眾早晨起床應做好保暖的工作,另外也要維持適當體重、養成運動習慣,生活作息規律、飲食應均衡清淡,避免太過油膩、太鹹的食物,平時也要定期量測血壓、做健康檢查,戒菸戒酒等,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7)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疾病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醫療疾病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醫療疾病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拿健康拼經濟 2成上班族心血管疾病高危險族群
Jan 25th 2013, 06:30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超時工作拼經濟,久坐缺乏運動、外食飲食不均衡、壓力大、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造成台灣「辦公室臀族、辦公室大腹族」現象。2011年預防醫學機構統計一萬多位企業員工健檢數據,發現逾兩成員工腹圍超標,為心血管疾病高危險族群,其中年齡40至60歲最為嚴重。
預防醫學機構表示,腹圍肥胖稱之為「危險型肥胖」,腹圍是檢測腹內深層脂肪多寡的新指標,對身體影響比BMI值更能精準反應出肥胖程度。據國民健康局「2002年及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結果顯示,20歲以上成人腹圍肥胖比率為41%(即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其中男性平均為37.4%,女性為44.2%,調查進一步分析發現,不論男性或女性的腰圍皆都隨著年齡老化而增加。
預防醫學機構指出,腹圍肥胖已是代謝症候群的一項指標,若患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及「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分別為一般人的6倍、4倍、3倍及2倍。腰圍超標每增加1公分,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險性就增加2至6%。
青年創業楷模北區聯誼會前後任會長,鼓勵上班族每日適量運動、量腰圍,並做定期檢查;預防醫學機構也呼籲,均衡飲食、生活型態改變,才能夠在安全範圍內輕鬆享健康人生。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7)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疾病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醫療疾病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醫療疾病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量血壓、測心房 可降低中風機率
Jan 25th 2013, 11:23
【台灣醒報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量血壓、測心房顫動可有效降低中風機率!台大醫院檢醫部及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江福田指出,研究顯示65歲以上民眾使用心房顫動血壓計進行檢查,可大幅降低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更可節省醫療支出,以英國為例,一年可節省健保費用約12億新台幣。
1月25日,心血管與中風醫學界專家共同成立「腦心血管疾病防治雲端大聯盟」,期盼結合政府、醫學界、企業等各界力量運用雲端技術,在全國廣佈雲端血壓房顫量測站,一起來防治腦心血管疾病。
新竹縣衛生局長殷東成表示,以新竹縣為例,從去年開始在竹北市、湖口鄉等鄉鎮市發行「健康樂活卡」,民眾持卡可在醫院、診所、藥局等20個地點免費測量血壓,量測站系統會將每次量測的血壓狀況自動儲存於「個人健康管理平台」的私人帳號中,醫師可透過電腦調閱血壓紀錄報表,提供診斷處方建議。
根據國健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國內20歲以上民眾每4個人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由於症狀不明顯,竟有高達4成患者渾然不覺,所以一旦發病就是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傷害心臟、腦部等重要器官。
「定期監測血壓及心房顫動,可降低中風發病機率!」江福田表示,高血壓、心房顫動都是造成中風的最主要危險因子,風險較一般人高出5倍以上,建議民眾養成定期監測血壓及心房顫動的習慣,可有效降低中風發生機率。
江福田說,以往民眾量測血壓都是以紙本手抄記錄,因過於潦草及無法長期保存問題,容易造成醫師判讀障礙,加上每次就診只量測當下數值,無法完整評估患者症狀,因此透過雲端血壓量測系統,不但可長期完整紀錄,更能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
圖說:1月25日心血管與中風醫學界專家共同成立「腦心血管疾病防治雲端大聯盟」。(郭庚儒攝)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7) |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疾病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醫療疾病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醫療疾病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別再吸了 女吸菸死亡率高25倍
Jan 25th 2013, 09:46
過去針對女性吸菸的研究指出,因吸菸罹患肺癌的致死率,較不吸菸者多出3倍左右,然而隨著現代人生活作息改變,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在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2篇報告指出,現代女性因吸菸致死率,較不吸菸女性高出25倍之多;且戒菸不嫌遲,如果終生不戒菸,至少會減少10年壽命。
/>▲ 女性吸菸死亡率比過去大幅增加了25倍,為一大警訊。(圖片/取材自英國《BBC》)
根據英國《BBC》報導,「美國癌症協會」流行病學研究人員桑恩(Michael J. Thun)發表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在分析美國超過200萬名婦女的相關資料後,在1950~1960年代,女性吸菸者因吸菸罹患肺癌致死率,較不吸菸者多出約3倍;但是,2000至2010年的現代女性因吸菸罹患肺癌致死率,卻比不吸菸者高出25倍之多。
現代女性吸菸者因吸菸年齡較早,且吸菸量也較多,更易罹患肺癌死亡;同一本期刊中,另一篇同樣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報告則呼籲吸菸民眾儘早戒菸,因吸菸男女在80歲和75歲以前的死亡風險,是不吸菸者的3倍。也就是說,比起從不吸菸者,終生抽菸的女性會減少11年壽命,男性約縮短12年。
此外,雖然許多女性都選擇標榜僅含輕量、微量尼古丁的菸品,但也不代表吸菸者死亡率就會下降,稀釋的菸會進入更深層的肺部,對尼古丁的依賴程度也不會減輕。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壯年猝死危險因子 肥胖、菸酒、壓力、飲食過油太鹹
Jan 25th 2013, 03:50
藝人戎祥時值壯年卻因心肌梗塞不幸猝死,心臟科醫師指出,心血管疾病不是老人家的專利,青壯年如果體重過重、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抽菸、喝酒、飲食太油太鹹等,都會有心血管疾病爆發的危機,呼籲國人應重視。(吳霈蓁報導)
中山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張明才指出,天氣較冷、血管收縮,加上病人本身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膽固醇過高、肥胖、缺乏運動,如果再加上抽菸、喝酒、熬夜、壓力大,這些都是心肌梗塞猝死的危險因子,而通常男性發生的機率比女性高,而女性在停經後發生的機率就和男性相等。
張明才說:「常見就是高血壓、糖尿病、抽菸、暴飲暴食、男性和女性比較起來,男性發生機率比較多,女性停經後,機率和男性一樣,如果患者因為肥胖、沒有做運動、加上熬夜、工作忙、壓力大、這些都是導至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張明才指出,心血管疾病排名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僅次於癌症,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心肌梗塞或心臟病,都是在早上發生,民眾早晨起床應做好保暖的工作,另外也要維持適當體重、養成運動習慣,生活作息規律、飲食應均衡清淡,避免太過油膩、太鹹的食物,平時也要定期量測血壓、做健康檢查,戒菸戒酒等,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9)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照X光傷身體?醫師:每年2~3次無害
Jan 25th 2013, 08:10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如果面對親人罹患重症瀕臨死亡,面對失去親人的傷痛以及照顧的責任,可能讓許多人無法招架,這個時期家屬甚至比病人更需要照顧,此時由醫療團隊介入諮詢,幫助病患與家屬共同陪伴走過死亡幽谷,更是安寧照護重要的工作之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志清表示,中央健保局於101年12月1日起,新增緩和醫療家庭諮詢給付項目,於急性病房推廣安寧療護工作。
一位71歲的陳先生,為慢性腎衰竭病人,長期腹膜透析洗腎20餘年,日前因顱內出血昏迷住院,住院期間發生敗血性休克,經診治為腹膜炎引起,於是外科團隊做了清除腹腔膿瘍及引流手術,也給予升壓劑及抗生素治療,但病人仍呈現休克及昏迷狀態,因預後不佳,於是外科醫療團隊召開安寧緩和家庭諮詢會議,獲得家屬同意後讓病人接受安寧療護照顧。
安寧居家由出院準備小組與居家護理師合作,共同擬訂出院計劃為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完整且連續的照護服務。安寧共同照護則是由原醫療團隊的醫護人員照會安寧團隊,提供安寧療護,原醫療團隊仍持續提供住院照護服務,病人不需入住安寧病房亦可得到安寧療護服務。凡是重症末期病患如:癌末、嚴重大腦病變、外傷、器官衰竭且瀕臨死亡者,主治醫師及相關醫療團隊可提供家屬緩和醫療家庭諮詢。
安寧療護包含:安寧住院、安寧居家及安寧共同照護服務。住院主要結合醫、護、社工師、藥師、營養師、宗教師及志工等人員,提供整體性五全照顧,除積極解除病人不適症狀外,同時滿足病人身體的、心理的、社會的及家屬的需要,協助病人心願實現及未盡事務的安排,協助家屬面對親友死亡壓力及恐懼,順利渡過哀傷重返社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為臺北市第一家開辦安寧療護的市立醫院,初期僅照顧安寧住院病人,緊接著於90年開辦安寧居家服務,對出院病人提供全程照護,而後於95年加入國建局安寧共同照護試辦計畫,由安寧團隊與原醫療團隊攜手共同照顧癌症末期病人,提供病人及家屬相關安寧療護諮詢服務。99年安寧療護獲生策會國家品質標章SNQ,忠孝院區表示,將持續努力推動安寧療護工作,提供民眾最佳服務及選擇。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9) |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胸悶覺得喘 心肌梗塞警訊別輕忽
Jan 25th 2013, 07:47
台灣藝人戎祥今天(25日)凌晨因為心肌梗塞不幸死亡,醫師指出,惡性的心律不整會引起心肌梗塞導致猝死,但通常在發生前身體都會有警訊,民眾如果忽然覺得胸悶、喘不過氣,特別是活動時比較厲害、休息一下就好轉的情況,便要有所警覺、立即就醫。
藝人戎祥25日因為心肌梗塞不幸過世,他的太太表示,戎祥這幾天比較累、晚睡,加上他和朋友聚餐喝酒,懷疑這些是造成他心肌梗塞猝死的原因
對此,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喝酒、晚睡、比較累可能會造成心律不整,不過這些因素應該只是導致病人猝死的最後一根稻草,真正的原因可能在於患者的血管狹窄、堵塞。王宗道說:『(原音)喝酒、晚睡、比較累,容易引發心律不整,單純的心律不整是沒事的,但如果患者又有合併血管狹窄的問題,就會引發更惡性的心律不整,像是心室顫動就可能有猝死的危險。』
王宗道表示,心血管阻塞的患者有時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只是活動時覺得胸悶、喘不過來、但休息一下就好,因此常會不以為意。不過事實上,患者從感覺不舒服到突然發生心肌梗塞的時間可能在1天到1個禮拜之間,民眾若有類似情形,要提高警覺,趕緊就醫。
中山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張明才則表示,高達五到六成的心肌梗塞或心臟病都是在早上發生,他提醒民眾早上從溫暖的被窩走出來或從屋內走到寒冷的室外時,最好先做適當運動暖身、並注意保暖。平常飲食也要盡量均衡、清淡,定期量測血壓、做健康檢查,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9)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研究:多吃蔬菜水果 較快樂
Jan 25th 2013, 10:37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想要擁有快樂及活力的一天,多吃蔬菜及水果就對了!紐西蘭學者觀察青少年攝取蔬菜水果的習慣後發現,每天大量攝取蔬菜與水果的人,容易出現心情快樂與感到充滿幹勁,愛吃垃圾食物的人,則通常容易出現憂鬱等負面情緒。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者觀察281位平均年齡20歲的大學生,並且讓他們填寫過去21天內,攝取蔬果或垃圾食物的頻率及份量,受試者也必須在網路上明確的描寫當日的心情,結果發現每一天固定攝取蔬果的人,出現正面情緒例如快樂與充滿活力頻率相當高,當進一步分析後發現,攝取蔬果會讓心情變得較平靜與快樂,顯示攝取蔬果的確有改善情緒的效果。
研究者康納博士表示,「觀察發現,在多攝取蔬果的那幾天,學生的情緒反應較平靜、快樂且充滿幹勁,」如學生吃了較多的垃圾食物或是少吃水果,當天較易有負面情緒,研究者則認為這是因為悲傷及沮喪的情緒,容易造成「貪食」的連鎖反應。
研究者進一步發現,青少年想要擁有良好的心情,就必須至少攝取七到八份的蔬果,而每一份大小則相當於一個手掌或是半杯。
對於這項蔬果影響情緒的研究結果,威靈頓水果攤商蘇卡拉表示,他賣水果超過30年,的確注意到青少年購物習慣已開始改變,他們的氣色也較佳,他說,「因為人們想要有健康的生活,健康生活可以帶來快樂。」
紐西蘭臨床精神科醫師紐羅夫則表示,「好氣色可能由很多原因造成,攝取蔬果是其中一項,而且這是正確的作法沒錯。」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期刊。
圖說:研究指出,多食蔬果可以帶來正面的心情。(photo by bulliver in Flickr)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女終生不戒菸 恐減十年壽命
Jan 25th 2013, 09:46
過去針對女性吸菸的研究指出,因吸菸罹患肺癌的致死率,較不吸菸者多出3倍左右,然而隨著現代人生活作息改變,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在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2篇報告指出,現代女性因吸菸致死率,較不吸菸女性高出25倍之多;且戒菸不嫌遲,如果終生不戒菸,至少會減少10年壽命。
/>▲ 女性吸菸死亡率比過去大幅增加了25倍,為一大警訊。(圖片/取材自英國《BBC》)
根據英國《BBC》報導,「美國癌症協會」流行病學研究人員桑恩(Michael J. Thun)發表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在分析美國超過200萬名婦女的相關資料後,在1950~1960年代,女性吸菸者因吸菸罹患肺癌致死率,較不吸菸者多出約3倍;但是,2000至2010年的現代女性因吸菸罹患肺癌致死率,卻比不吸菸者高出25倍之多。
現代女性吸菸者因吸菸年齡較早,且吸菸量也較多,更易罹患肺癌死亡;同一本期刊中,另一篇同樣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報告則呼籲吸菸民眾儘早戒菸,因吸菸男女在80歲和75歲以前的死亡風險,是不吸菸者的3倍。也就是說,比起從不吸菸者,終生抽菸的女性會減少11年壽命,男性約縮短12年。
此外,雖然許多女性都選擇標榜僅含輕量、微量尼古丁的菸品,但也不代表吸菸者死亡率就會下降,稀釋的菸會進入更深層的肺部,對尼古丁的依賴程度也不會減輕。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心肌梗塞 逾五成清晨發生
Jan 25th 2013, 06:34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5日電)藝人戎祥今天凌晨因心肌梗塞猝逝,中山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明才說,逾5成心肌梗塞發生在早晨,注意保暖並遠離危險因子。
張明才表示,秋冬天氣寒冷,血管收縮是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若平常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等問題,若又有抽菸、喝酒、熬夜、工作壓力問題都是高危險因子。
張明才說,體重過重、不良生活習慣、暴飲暴食等都會增加心肌梗塞風險,25%患者是沒有症狀的突然昏倒,尤其是有糖尿病患者。
張明才說,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僅次於癌症,心肌梗塞前會出現如胸悶、胸痛、冒汗、全身無力的症狀,有50%到60%的心肌梗塞發生在清晨,因此,民眾早晨起床應做好保暖的工作。
他說,另外也要控制體重、養成運動習慣、正常良好生活作息、清淡且均衡飲食,避免太油膩、太鹹的食物,平時也要應定期量血壓,了解自我健康狀況,此外,定期健康檢查,戒除菸與酒,才能避免憾事發生。1020125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9)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疾病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醫療疾病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醫療疾病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美科學家追流感疫情 靠推特
Jan 25th 2013, 03:04
(路透紐約24日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員與電腦科學家,設計出藉由推特(Twitter)在全美追蹤流感案例的方法。
美國今年流感疫情嚴重,推特充斥有關流感的推文,但要分辨是否為實際案例並不容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電腦科學系助理教授德雷茲(Mark Dredze)說:「我們希望能區別是流感炒作的訊息還是真的流感病例。」德雷茲藉由檢視推文來觀察公衛趨勢。為解決這個問題,德雷茲和研究團隊研發出1種以人類語言處理技術為依據的篩檢工具,僅會回報確實流感案例,過濾美國民眾單純討論流感的推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再將追蹤結果,與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資料做比較。德雷茲說:「去年12月底,新聞媒體持續炒作流感疫情,造成不實推文大幅增加,但我們這套新系統能忽略激增的偽推文。」科學家同時也繪製地圖,標出流感分別對每一州所造成的衝擊。德雷茲表示,他希望這套系統也能應用在追蹤其他疾病上。中央社(翻譯)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7)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疾病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醫療疾病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醫療疾病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癌患長期化療 植入人工血管安全性高
Jan 24th 2013, 16:20
癌患需要長期接受化學治療,使用人工血管可減少藥物滲漏及周邊靜脈炎的危險。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浩銘昨(24)日表示,需長期且頻繁使用靜脈輸注藥物或營養患者,植入人工血管可增加化療過程的安全性;不過約1%有斷裂風險,建議放置時間控制在半年左右為宜。
張浩銘醫師表示,人工血管是一種植入式靜脈注射系統,由輸注座和一條連接的導管所組成,可完全植入於人體內,並於輸注座植入處的皮膚下有一個大約十元硬幣大小的突起物,藉此輸注座可用來注射藥物、靜脈營養或其他靜脈輸注液。癌症病患因需要長期接受化療,使用人工血管便可減少藥物滲漏,以及周邊靜脈發炎的危險。
人工血管術後須定期回診,每兩個月要用抗凝血藥保養,避免阻塞,並且觀察是否脫落。建議一般癌症復發危險期過後,把人工血管拿除,如果之後還需要再進行化學療程,通常最好再另裝人工血管,以免舊的人工血管質變及斷落等意外。
張醫師表示,門診中就曾有一名47歲的婦人,乳癌治療超過兩年半時間,在者進行人工血管移除手術時,意外發現她的人工血管已經斷裂,只剩下基座。底下的部份斷裂掉在鎖骨下靜脈,幸好並未阻塞到重要血管。研判是因為患者游泳復健時,疑似過度激烈,造成人工血管不慎斷裂,險掉入心臟,後來經由心導管檢查才從左胸靜脈中取出。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7)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疾病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醫療疾病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醫療疾病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酒精依賴、中毒不同 藥物治療相當重要
Jan 24th 2013, 16:20
北市醫松德院區總藥師梁蕙文表示,「酒精依賴」的特徵是喝酒已顯現身心方面問題,但仍繼續無法控制的繼續飲酒。
梁蕙文說,常見的酒精相關疾患有「酒精中毒」,指在持續飲酒當時或之後不久出現言辭含糊、運動協調障礙、步態不穩、眼球震顫、注意力或記憶力損害、木僵或昏迷等1項或以上的症狀。病人同時會出現明顯的適應不良行為或心理變化,例如不適當的性或攻擊行為、心情起伏很大、判斷力受損、社會或職業功能損害。
「酒精戒斷」則是指當停止或減少飲酒後,在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下列2項或以上症狀:自律神經過激、手抖增加、失眠、噁心、嘔吐、短暫幻覺或錯覺(觸,視,聽)、精神運動激躁、焦慮、僵直陣攣發作等,這些症狀的出現會導致個人社會、職業等功能損害。
梁蕙文指出,除了心理治療及匿名戒酒會的團體治療外,酒癮藥物治療在復健治療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角色。這些藥物治療常因病人個別化狀況有所差異,主要有苯二氮平類、二硫龍、部分抗憂鬱劑及抗痙攣藥。
梁蕙文表示,有些藥物治療戒斷症狀,另有藥物讓患者一攝取酒精就不舒服;部分抗憂鬱類藥品如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可減少酒精依賴;一些抗痙攣藥,可緩解酒精的戒斷症狀,效用與苯二氮平類相似。副作用較多,但較不會被濫用。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7)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疾病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醫療疾病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醫療疾病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創舉 手臂長出鼻子 移植可獲新鼻
Jan 25th 2013, 05:12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然而在近幾十年來,皮膚癌的發生率不論在歐美或亞洲都逐年上升,如病情嚴重的話,往往需要廣泛性的切除,而造成皮膚器官與軟組織大量的缺損。好消息是日前英國醫療團隊提出新創舉,在一名皮膚癌患者的手臂成功「種」出一個鼻子,之後欲移植回臉上,讓病患重獲新鼻!
/>▲ 英國醫療團隊為皮膚癌患者培育出人工鼻子,並種在患者手臂上,成全球首例。(圖片/取材自英國《每日郵報》)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英國有一名56歲的皮膚癌病患者因病情惡化,導致鼻子須進行切除手術,但臉上無鼻的樣子讓他變得沒有自信,不願出門見人,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奈米技術與再生醫學(Nanotechnology & Regenerative Medicine)艾歷克斯(Alex Seifalian)教授因此展開一項計畫,想利用患者的手臂皮膚長出鼻子,並保證新鼻子會跟原來的一模一樣。
手術過程並不簡單,首先要在實驗室中先以原本的鼻子形狀為基準,用玻璃模具塑造成概略模型,再將患者身上取出的幹細胞放進蜂巢狀的納米材料上,材料中有無數小孔;之後再將玻璃模具取走,讓蜂巢狀材料與幹細胞共同放置於實驗室的「生物反應器」(bioreactor)裡,反應器中裝的營養液可幫助幹細胞在材料上分裂生長。
同時間,患者的手臂利用從小切口放入特製小氣球,並慢慢充氣以讓手臂皮膚脹鬆,騰出空間來等待模型鼻植入。約2個月後,模型鼻取代了充氣氣球原本的位置,並逐漸與手臂的神經血管融合,大約要等三個月後,就可以看見完善的鼻子長在手臂上,若能順利縫回患者臉上,不僅鼻子長得跟原先的一樣,也可以保有嗅覺和觸覺,且不會有疤痕殘留。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疾病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醫療疾病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醫療疾病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腳麻不能走 腰椎微創術助行走
Jan 25th 2013, 00:16
知名廣告中的男主角因末稍血液循環不佳,造成腳麻而無法行走,必須靠消防員揹負才能脫離火災現場,但現實生活中,造成腳麻的原因繁多,治療方法也有不同。南投就有一名老婦因椎間盤游離,引發疼痛、腳麻、無法站立行走,最後透過脊椎微創手術,擺脫靠輪椅代步的生活。
/>▲ 南投一名婦人因椎間盤游離,造成腳麻無法行走,但經過腰椎微創手術後,終於擺脫以輪椅代步的生活。圖中人物非文章主角。
該名71歲的蕭老太太,家住南投,長期務農,但在一次農作過程中因提重物,導致腰椎不適,在未獲得適當治療下,晚上總是痠痛到無法入眠,且開始出現腳麻現象,隨著病情一日日惡化,後來已變成無法長時間站立行走,只能靠輪椅代步。
童綜合醫院骨科暨微創中心主任徐少克醫師表示,蕭老太太屬於急性發作的腰椎第3、第4椎間盤突出且為較困難處理的游離形椎盤,必須手術治療。剛開始患者因害怕傳統手術會傷到神經造成癱瘓,無法再走路,遲遲不敢動手術,不過當她接受較新的內視鏡腰椎微創手術,取出突出椎盤後,病痛馬上減少7、8成,術後當天就能下床走路,讓她開心地流下眼淚。
徐少克醫師表示,內視鏡腰椎微創手術只需要局部麻醉,可避免老年人接受全身麻醉時的常見風險,而且主治醫師還可在手術過程中和病人溝通,配合病患感覺調整手術,避免手術區域附近的肌肉、骨骼和神經受到損害,降低後遺症發生率。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春節大掃除 三招預防下背痛
Jan 25th 2013, 02:02
農曆年前,家家戶戶都會抽空將家中大掃除一番,除舊佈新迎新歲。復健科醫師提醒民眾,過年打掃家務時,要注意姿勢,且避免用力過猛,若真的產生下背痛,則可適度休息,泡熱水澡來遠離下背肌肉痠痛。
/>▲ 醫師提醒,年節掃除容易長時間彎腰產生下背痛,建議打掃應量力而為適度休息為佳。(攝影/黃志文)
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醫師林政宜表示,常見下背痛的原因,一般可能為姿勢不正確,或不當的使用肌肉、用力過猛,引起腰部肌肉傷害,尤其逢年過節大掃除免不了使用到腰部及腿部,一旦姿勢不正確,或施力過久就可能造成腰部肌肉痠痛,建議應保持正確姿勢、量力而為與適度休息,便能遠離下背痛危機。
【正確姿勢】
建議在打掃清運的過程中,應儘量減少彎腰出力動作,尤其避免站直彎腰取物,而無論掃地或使用吸塵器,腰桿都應儘量打直,低位處的清掃及重物搬運盡量彎曲膝蓋、挺腰,以減少腰部負擔。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
|
吃東西細嚼慢嚥 肥肉不上身
Jan 24th 2013, 16:20
有些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忍不住就想吃東西,結果常越吃越多,身材也跟著變形。荷蘭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吃東西小口一點,就能拖慢進食速度,這樣也會吃得比較少。
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研究團隊將參與實驗的人分成三組,讓這些人邊看十五分鐘動畫邊喝湯,一組喝湯喝比較大口,另一組喝湯則比較小口,還有一組愛喝大口就大口,愛喝小口就小口,沒有特別限制。研究人員後來測量他們喝了多少湯。
實驗結果顯示,以看電視當娛樂的人往往會吃比較多東西,不過小口喝湯的人進食量比其他兩組減少約百分之三十。大口喝湯的人多半認為自己沒有吃很多。
美國營養師盧貝卡‧索羅曼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這代表吃東西小口一點,或許可以減少看電視進食量。不管有沒有在看電視,只要吃東西吃太快,很容易就會吃進太多東西,因為吃太快會忽視身體吃飽訊號,導致吃得太飽,攝取過多食物。如果可以吃小口一點,就能延長吃東西時間,這樣就能在最初二十分鐘減少吃東西份量。
另一名營養師南西‧寇伯曼表示,以前人建議,如果要減重,吃東西就要小口一點,現在有越來越多證據支持這個論點。除了吃東西小口一點,平常也要盡量避免邊看電視邊吃東西,以免吃太多食物。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xel.quantserve.com/pixel/p-89EKCgBk8MZdE.gif&width=1&height=1)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trottr.com/spot/4mPc/0/29m9) |
|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