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享福利不盡義務 錨嬰遭忌
Feb 3rd 2013, 00:54

(中央社記者吳協昌洛杉磯特稿)愈來愈多華人選擇到美國產下「錨嬰」,雖然有憲法保障,但許多民眾對「錨嬰」只享福利、不盡義務卻頗多微詞,也讓「錨嬰」爭議浮上檯面。

「錨嬰」(anchor baby)一詞最早出現在1987年的「洛杉磯時報」,當時指的是來自越南的移民,原意是「年幼的移民者,未來能夠幫助仍在海外的家庭成員成為合法移民」,但當時用的是「anchor child」,指的是13到20歲的年輕移民。

直到1996年才正式出現「anchor baby」一詞,也逐漸延伸為父母均非美國公民,但在美國出生的小孩。只是不管是用哪一個名詞,都具有貶意。

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保障在美國出生的嬰孩擁有美國籍,可以享有公民的福利,但大多數的「錨嬰」都在出生後就返回自己的國家,直到需要就學時才又回到美國,也因此讓許多民眾對「錨嬰」只享福利、不盡義務相當反感。

抗議南加州奇諾崗坐月子中心的團體「別在奇諾崗」,在抗議坐月子中心時,也舉著「不要錨嬰」、「不出賣公民權」等標語。1名抗議人士就挑明著說,「錨嬰」只想享受美國的教育資源,卻沒有任何貢獻,家長也沒有繳稅,對正常的美國公民並不公平。

美國同樣採取義務教育,在中、小學階段,只要是公民,就可以享受幾近於免費的義務教育;而即使到大學階段,如果選擇就讀州立大學,也幾乎可以與一般美國公民享受本州學費的優惠,由於美國近來財政緊縮,對州立大學的補助愈來愈少,這些「錨嬰」依舊能夠享有福利,難免引起部分人士眼紅。

只是事實也並非這麼單純,律師鄧洪就說,目前到美國產子的國家中,以中國大陸最大宗,但一般來說,能到美國產子的大陸家庭,家境都在中上,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因此他們並非覬覦美國的福利,只是希望有個保障,或是讓小孩未來有好的前途。

鄧洪強調,這是長久以來的問題,不只是華人的問題,歐洲、南美移民同樣有這個情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願意取得美國籍,也證明美國身分仍有價值,一旦有一天,大家都放棄綠卡、美國公民權,這才值得擔心。1020203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家居打掃達人 的頭像
    家居打掃達人

    小資購物商城-居家生活小家電 廚房家電用品

    家居打掃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